從經驗主義到標準化,工匠精神不能再“慢”下去了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傳統的工匠是什么?可能是通過數十年的磨礪,用“鹽少許”“小火慢燉”……的經驗主義做出一頓美味佳肴;現代的工匠是什么?可能就是用極度標準化的工藝和流程在精確到分秒的時間內做出一套高質量且穩定的熱泵兩聯供系統。
作為行業首個由制造企業自上而下推進且席卷全國的安裝比武大賽,貫穿2021全年的約克VRF比武大賽的每一場不僅在關注安裝標準和流程,同時也要求每支隊伍在規定時間內盡快完成。作為行業內以“工匠精神”著稱的安裝環節,這場比賽也在一定程度上詮釋了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核:高質和高效并重。
傳統意義上的工匠精神,我們的第一個認知就是它需要打磨、沉淀,作為一種經驗的傳承,尤其需要時間。但從西方效率的角度來看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它的本質指的是解決問題的態度和方法,而非嚴格意義上時間的長短。所以,新時代的工匠精神里應當既有以萬千錘而鑄一器的“精”,也應有勇于創新追求效率的“快”。

甲殼蟲的項目進度表
盡管“慢工才能出細活”的論斷已然傳承千年,但新時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內核顯然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而聚焦到暖通行業,以2020年i傳媒組織的熱泵兩聯供安裝實操大賽中的冠軍隊伍臺州甲殼蟲為例,其在安裝過程中的每一個細微的環節都有明確的標準和規范,甚至能落實到安裝完單個項目所需要的具體到分的時間,所以其在全國總決賽的整套系統的施工時間就在這套標準和流程下被精確到了“分”,并順利拿到了全國總冠軍。
這樣的標準化流程失去了工匠精神么?其實不然,且不談這背后從系統設計、安裝測試、團隊培訓等過程中耗費的大量時間和精力不容小覷,臺州甲殼蟲在摸索出成功的經驗之后逐漸將整個流程標準化、系統化,甚至實現了可復制化就足以體現其工匠精神。為什么?將經驗的傳承標準化,盡量減少人為因素對于整個安裝施工效果的影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規范和反哺行業,這樣的效率最大化又何嘗不是工匠精神的體現呢?所以,傳統的工匠精神要求的積累或許只是口口相傳的經驗之談,并無標準和法則約束,更多的是熟能生巧之后的水到渠成;而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則是立足于“慢”的成功經驗之上,打磨出的成體系的標準和規范,并能夠實現又“快”又“好”的復制。
不難發現,工匠精神內核里的“精”與“快”其實并不矛盾。一個充滿活力、高效運轉的行業,不僅需要標準復制時的“快”,同樣也需要腳踏實地錘煉并不斷改善的“精”。而一旦標準明朗、目標清晰之后,以更高的效率、更“快”的復制力,去誕生更多的工匠、更好的作品,才是當下時代背景中行業所迫切需要的。快,還要精,是這個時代的規則。當你覺得矛盾的時候,別人已經不惜一切代價的開始動手了。